珍珠的药用价值介绍
珍珠作为重要的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早已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明星。两汉三国的医书《
名医别录》 、梁代的《 本草经集》 、唐代的《 海药本草》 、宋代的《 开宝本草》 、明代的《 本草纲目》
等19 种历代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过明确的记载如梁代陶弘景《 本草经集》
指出其有“治目肤翳”、“止泻”等作用,唐代的《 海药本草》
载有“主明目、除汗、止泻”。在唐代人们演戏化妆时就用珍珠粉涂面部,日长天久,演员们的肤色显得特别细腻、白嫩。在元朝时,商人们还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做成名贵的食品与高级防暑饮料,在元好问《
续夷坚志》 中就曾记载过:“洮水冬日结小冰… … 圆洁如珠… … 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明代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
中写道“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能化面去黯,令光泽洁白”等,记叙了很多疗法。晚清慈禧亦知道珍珠可以使皮肤柔滑有光,每隔十天按时服食一银匙珍珠粉。她有专门研制珍珠粉的太监,珍珠选取小粒晶莹的。从几十年服食珍珠粉的经验中,慈禧总结了服食的数量和时间,得出多食无益、不按时服无益的结论。
另外,1963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1977 年版的《 中药大辞典》 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也都记载了珍珠具有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等功能,可治惊悸、怔中癫痫、惊风搐溺、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等病症。我国用珍珠治疗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配伍了各种中成药及复方制剂。
在珍珠临床应用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浙江、河北、江西、上海等地医学院及北京同仁堂、海南养生堂、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敬阁博士等较为全面地总结了珍珠粉的药效试验,并与《
本草纲目》 对照编制了汇总表,这为珍珠粉的医药应用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依据。
有效症例(已被现代医学证实):
珍珠含有碳酸钙、氧化钙、磷酸钙、硫酸钙以及镁、锰、铜、碘、磷、锶、铅、钠、钾等多种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珍珠在医学上具有安神定惊、清热益阴、明目解毒、收口生肌等功效。尤其女士在月经期间、更年期烦躁易怒,戴珍珠项链可以起到较好的调节、缓和作用、还可防治慢性咽喉炎及甲状腺等,同时使皮肤格外光洁、细腻,早晚用珍珠轻轻按摩皮肤,也有护肤、美容和去斑消皱的作用。
中医认为,珍珠味甘、咸、寒,入心、肝经,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清热化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等作用。主治惊悸、癫痫、惊风、失眠、头痛等症,对上呼吸道充血、口腔炎症、肺病咯血等症也有效;外用滴眼可治疗角膜云翳;外敷治疗烧伤、创伤、疮疡等;涂面部有润泽皮肤、除汗斑作用。一些常用中成药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中都用有珍珠。珍珠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和角质蛋白,其中的角质蛋白经水解后能生成人体必需的20多种氨基酸,珍珠中还含有铁、锌、镍、硒、锗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硒、锗等被认为具有防癌、抗衰老作用。 |